从对河南、湖北、江苏、山东等地部分棉纺织企业调查来看,虽然少数规模以上厂家反馈6月下旬以来陆续有少量2024年秋冬季内销订单下达,2025年春季订单也有打版试样,但整体棉纺织及终端消费市场接单仍处于“青黄不接”期,限产、减产以及转产混纺纱、差异化纱线的情况普遍存在。
湖北襄阳某中型纺企表示,尽管6月、7月涤棉混纺纱(含CVC)利润状况要好于全棉纱(纱厂大多不亏损或稍有赢利),但市场处于供需“饱和”状态,近半个月来询价/出货明显减缓,累库现象逐渐加重,被迫采用调减班次、间隔放假、错峰生产等方式应对。
从调查来看,纺企目前的“自救”措施大致如下:一方面通过降配棉等级及优化用工结构、错峰用电(控制费用)达到降低纺纱成本。如C32S/C40S中高配棉纱配棉由100%新疆棉调整为50%地产棉、50%新疆棉;低支气流纺纱及低支环锭纺纱中不孕籽棉的占比增大。另外,一些棉纺织企业主动适应客户,不仅短单、小单来而不拒,而且对特殊需求客户采取纱线“定制生产”,做到生产跟着订单走,企业跟着市场走。对一些多年合作伙伴给与部分货款赊欠、1~3个月账期支付等优惠。